近日,來自全國多所紅色場館的負責人參觀龍華烈士陵園。由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指導,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(龍華烈士紀念館)主辦的“英雄烈士與初心使命”研討會(2020)于龍華烈士紀念館舉行,“革命烈士紀念地、初心使命教育地、紅色文化傳播地”揭牌。
來自重慶、南京等全國幾十所紅色場館的負責人及相關黨史研究專家匯聚一堂,共同見證揭牌儀式。揭牌不僅意味著研討會正式啟動,也代表著占地35畝剛剛經過整體連通及功能拓展的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完成。
司令部門樓大門為鐵質,門柱中西結合,有方形、圓形兩種,頂部均有紋飾。嗣后雖經多次修建,形制未改。二十世紀60年代末,其堞口、崗樓曾拆除,1991年春修復。衛兵營房設于司令部大門西北側,一排三間,系普通民居式磚木平房建筑。內間為寢室,外間兼為傳達室。
龍華烈士紀念地的負責人帶大家參觀了紀念地的衛兵營房、通訊機房、看守所等主要建筑。
衛兵營房
辦公用房,為原龍華兵工廠公務廳,位于衛兵營房的西北約50米處,一排四間。曾關押過“女囚犯”。
通訊機房,位于司令部大門的北側,是淞滬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電話隊與電報室建筑,分設有線機房與無線機房,另設單獨門出入,中間過道處曾辟為看守所“探視登記處”。
看守所一組建筑相對獨立,四周有圍墻,圍墻上布滿鐵絲網。內設男牢、女牢、“優待室”、警衛室及看守長室。男牢是由東向西制式相同的三幢建筑,并列呈“川”字形,分別稱作“天”、“地”、“人”或“1”、“2”、“3”弄。男牢的屋頂為“人”字形構建,入口處設鐵柵門。男牢的中間為走廊,約8米高處設氣窗。走廊二側是對稱的五間牢房,各牢房外墻一側高約3米處,有嵌鐵柵欄的小窗,相鄰兩間牢房墻壁上均開有40公分見方的孔,以懸掛電燈,兩房共用;房內置4張雙層木床及便桶一只;每間牢房設小門,門上開有書本大小鐵柵欄的監視孔。男牢的東側是磚木結構平房的女牢,兩間為牢房,一間為女看守室。女牢房狹小而無床,只是在房內一側的泥磚地上鋪設木板,即現在俗稱的“打地鋪”。男女牢房的南面,是一排沿圍墻而建的平房,居中一間打通,作進出看守所的通道。通道左右兩側分別是警衛室、看守長室。與看守長室相鄰的是“優待室”,又稱特別間,內有木床、桌椅、櫥柜等,是關押重要犯人之處。
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肩負著繼承英烈遺志、守護黨的初心、傳播紅色故事的偉大使命。不久前,上海實施了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整體連通及功能拓展項目,進一步提升龍華烈士陵園的整體性和瞻仰的莊嚴性。
上海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舉行揭牌儀式。陵園供圖研究會上,各地紅色場館負責人分別探討革命文物的認定、保護和利用,革命類紀念館宣教工作的創新與發展,革命類紀念館陳列展示現狀和趨勢研究,革命類紀念館四史教育新路徑,中共城市斗爭歷史研究等多個課題,圍繞英雄烈士與初心使命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學習交流。傍晚時分,龍華烈士紀念館出品的無劇場話劇《那年桃花》于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上演,高度還原龍華英烈羅亦農的事跡。
龍華烈士陵園是一座集陵園、紀念館、遺址為一體的上海規模最大的著名紅色勝地,同時也是革命志士流血犧牲的地方。在龍陵遺址淞滬警備司令部看守所男牢的墻上,曾留下這樣的歷史詩篇:“龍華千古仰高風,壯士身亡志未窮。墻外桃花墻里血,一般鮮艷一般紅?!保ㄘ熅帲和鹾茲?
中城網舉報郵箱:Jubao@asdpw.com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城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(010)63070940 中城網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